.有關歷史
C.Darwin在880年研究植物向性運動時,只有各種激素的協調配合,發現植物幼嫩的受單側光照射后產生的一種影響,能傳到莖的伸長區引起彎曲。928年荷蘭F.W.溫特從燕麥胚芽鞘分離出一種具活性的物質,稱為生長素,它正是引起胚芽鞘伸長的物質。934年荷蘭F.克格爾等從人尿得到生長素的結晶,經鑒定為吲哚乙酸。
2.存在的部位
生長素在低等和高等植物中普遍存在。生長素主要集中在幼嫩、正生長的部位,如禾谷類的胚芽鞘,它的產生具有“自促作用”,雙子葉植物的莖頂端、幼葉、花粉和子房以及正在生長的果實、種子等;衰老器官中含量極少。
用胚芽鞘切段證明植物體內的生長素通常只能從植物的上端向下端運輸,而不能相反。這種運輸方式稱為極性運輸,能以遠快于擴散的速度進行。但從外部施用的生長素類藥劑的運輸方向則隨施用部位和濃度而定,如根部吸收的生長素可隨蒸騰流上升到地上幼嫩部位。
在植物中,則吲哚乙酸通過酶促反應從合成。十字花科植物中合成吲哚乙酸的前體為吲哚乙腈,西葫蘆中有相當多的吲哚乙醇,也可轉變為吲哚乙酸。已合成的生長素又可被植物體內的酶或外界的光所分解,因而處于不斷的合成與分解之中。
3.作用
.低濃度的生長素有促進器官伸長的作用。
從而可減少蒸騰失水。超過zui適濃度時由于會導致乙烯產生,生長的促進作用下降,甚至反會轉為抑制。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反應不同,根zui敏感,芽次之,莖的敏感性zui差。生長素能促進細胞伸長的主要原因,在于它能使細胞壁環境酸化、水解酶的活性增加,從而使細胞壁的結構松弛、可塑性增加,有利于細胞體積增大。
2.生長素還能促進RNA和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細胞的分裂與分化。生長素具有兩重性,不僅能促進植物生長,也能抑制植物生長。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植物生長,過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植物生長。2,4-D曾被用做選擇性除草劑。